,那就是:我很確定我自己是誰,所以我不覺得有這個需求-需要外界的因素帶給我肯定。 但這幾個禮拜來,給Howard的回應一直徘徊在我腦海裡。 我會這麼想一定有一個過程。我不是莫名的一天醒來就有這想法。 我以前是很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覺得自己有價值的。 幾年來我辛苦的每天面對我自己心中的雜音,透過多次的過濾後才得到的心得,嗯,這經驗值得分享。 而且如果不花點心思去解釋,我未來也幫助不上別人。 因為就一句「接受自己」沒什麼特別(但其實就這麼簡單)
對我來說,學會接受自己是一個需要陪養出來的心態。 因為多少透過家人/朋友/另一半/身邊的人,我們會收到一些負面的影響。 但很少有人會教導我們如何整理這些情緒。不管是父親投射他的恐懼在你身上(比如我爸很喜歡說出去玩很危險)或是老闆對人不對事(你這樣寫報告你是白癡啊)這些情緒如果都不整理,都會留在我們的潛意識裡。 但偏偏台灣的傳統文化鼓勵人忍一忍就好了。 但卻都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處理。身為一個中醫師,我很清楚這「能量」不會消失。 不辛的人有一天會爆發,或在身上轉化成實體(腫瘤)。 所以我很注重心態。不是純粹要大家高興就好,而是還要有能力去接受/面對更多的負面情緒。 這就需要一個「轉化」了。
我自己覺得最大的轉化在於我接受了我的不完美。 接受了我的優點/缺點。 所以當我說我不需要別人的肯定時,不是來自於一個自以爲是/自大/自傲的態度。 而是我真正的了解,「我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」。 如果你一直想讓每一個人都喜歡你/接受你,你一定會活得很痛苦。 (特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想靠網路經營自己型象,都過著符合別人需求的生態,我覺得這種人生真的很辛苦)我反而想做我自己/寫我自己想寫的/過我自己想過的方式,讓跟我有共嗚的人進入我的生活圈。 也因為如此,我才敢說我不怕失敗。 我不怕別人的批判。
喜歡我的人是對的,不喜歡我的人也是對的。 為什麼? 因為我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。 每個人的期待都不一樣,所以要求每個人的肯定只會讓我覺得更無助。
就像我們走在大自然裡,看到一朵花長的比其它花的慢,你不會去對它有什麼意見。 你不會說這花不好,也不會說它懶惰。 因為我們接受它的本質。 所以我現在面對自己也是這樣子。 我還是不停的挑戰自己/要求進步(我IG應該看的出來)但我不care/也不跟他人做比較。 我發文有幫助你,我高興。 你覺得跟我沒共同點,就不看或退追。 一點也不會影響我對自己的看法。 因為這就是我啊!我不接受自己的話,難到要靠別人嗎?
希望以上有幫助到一些人。 也希望更多跟我有共同想法的人進入我的生活圈。
#高雄 #高雄景點 #大海 #身心靈 #從心起健 #學校沒教的事 #高雄旅遊 #網美聖地 #hikersofig #beautiful_world #wildlifeofinstagram